2024-合集¶
《富兰克林自传》¶
摘录
由于交谈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信息或者获取信息,使人心悦或使人信服,所以我希望善意明达之人不要以武断自负的方式说话,而使行善的力量减弱,原因是用这种方式往往使人反感,容易造成对立,
教人时要让人觉得你不是在教他,人所不知的事情你就说他是忘啦
进而从上帝的属性,即他那无限的智慧、仁慈、权力中得出结论,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可能是错误的。恶与善是无谓的分野,由于这种东西压根儿就不存在:
我逐渐确信人际关系中的真实、诚信、正直对于人生的幸福至关重要,
这件事让我有机会注意到,人们专心致志地做事的时候,往往最为满足。因为他们干活的那几天,个个心平气和,欢天喜地;意识到白天活儿干得称心,晚上就过得快意!如果一天闲暇无事,他们就变得桀骜不驯,吵闹不休,总是鸡蛋里头挑骨头,不是嫌猪肉肥,就是嫌面包硬,总之,脾气一直很坏;
我相信在公众事务之余下工夫做做新的实验,总比耗时间对已经做过的实验瞎争论强。
《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》¶
2024/5/3
摘录
第一章:奇怪的经验
离开以自己为中心看世界,可以有不一样的理解。
第二章:勇敢的朋友
实实在在体会生活,扎扎实实地活着,才能对人生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,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定义意义和价值
成为“真正了不起”的人,而不是“看起来了不起”的人。从灵魂深处了解人到底是什么地方了不起,然后成为了不起的人。
第三章:牛顿的苹果与奶粉
人与人是连接在一起的,所有能看到的东西,背后都有数不清的人在努力工作着。
第四章:贫穷的朋友
面对贫穷-生而为人的态度: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。
换个角度看,他们才是扛着这个世界的人。
第五章:拿破仑和四名少年
贯彻英雄精神而死,比起浑浑噩噩度日更了不起,了不起多了。即使输了,只要贯彻英雄精神,就不算输。即使赢了,如果没有英雄精神,就不算真正赢。
第七章:石阶的回忆
悟已往之不谏,知来者之可追。实迷途其未远,觉今是而昨非。
人的烦恼、过错与伟大:
“同样地,当人不处于身为人应有的正常状态,内心才会感受到痛苦和煎熬,让我们知道出了问题。因为内心感到痛苦,我们才能在心里好好认清人本来应该是什么样子。”
人因为承认自己的过错并因此感到痛苦,痛苦才能有机会看清人本来应该是什么样子的,才有机会去汲取教训,这才是人的伟大。
第十章:春天的早晨
只要打定主意成为一个好人,就有能力为世界创造更多。
《十八岁出门远行》¶
2024/5/3
摘录
“我就这样坐在这个刚才看了一眼但又顷刻遗忘的死人身旁。我到这儿来并非我自愿,我是无可奈何而来。尽管这个我根本没打算接纳的朋友已经死了,可我仍没卸去心上的沉重。因为他的母亲接替了他。一个我素不相识也就谈不上有什么好感的老女人成了我的母亲。她把我的手当成她的手帕让我厌烦,可我只能让她擦,而且当以后任何时候她需要时,我都得恭恭敬敬地将自己的手送上去,却不得有半句怨言。我很清楚接下去我要干些什么。我应该掏出二十元钱去买一个大花圈,我还要披麻戴孝为他守灵,还得必须痛哭一场,还得捧着他的骨灰挽着他的母亲去街上兜圈子。而且当这些全都过去以后,每年清明我都得为他去扫墓。并且将继承他的未竟之业去充当孝子[…]”
“所谓的虚伪,是针对人们被日常生活围困的经验而言。”
“我们开始发现自身的肤浅来自经验的局限。这时候我们对真实的理解也就更为接近真实了。当我们就事论事地描述某一事件时,我们往往只能获得事件的外貌,而其内在的广阔含义则昏睡不醒。”
“然而,我开始意识到生活是不真实的,生活事实上是真假杂乱和鱼目混珠。这样的认识是基于生活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客观。生活只有脱离我们的意志独立存在时,它的真实才切实可信。”
“因此,对于任何个体来说,真实存在的只能是他的精神。”
“阴沉的天空具有难得的宁静,它有助于我舒展自己的回忆。当我开始回忆多年前某桩往事,并涉及与那桩往事有关的阳光时,我便知道自己叙述中需要的阳光应该是怎样的阳光了。正是这种在阴沉的天空里显示出来的过去的阳光,便是叙述中现在的阳光。”
“我更关心的是人物的欲望,欲望比性格更能代表一个人的存在价值。”
感受
十八岁出门远行是十八岁之前的生活经验和成人世界之间的矛盾,孩童时期的天真烂漫在成人世界都被利益冲刷,这是对于一个刚步入社会的孩子的一次心灵和身体上的巨大冲击。站在十八岁的视角这很受伤,站在成人视角对孩子的不屑一顾,站在上帝视角这是社会当下的无可奈何,那谁来破局呢?也许永远也破不了,当孩子被成人世界磨平棱角成为眼里只有利益的大人,新的一批孩子又涌进社会,他们也开始接受社会的毒打…无限往复……
日常生活局限的经验会导致人的肤浅,缺乏想象力,缺少对生活真实的理解和认识。生活脱离意识独立存在才真实。想到了“不破不立”,打破常规,走出去(经验、舒适区),才能有新的人生理解和认识新事物。